六期读书营 Atomic Habits – 第十到十四章
学习感悟, 房地产投资

六期读书营 Atomic Habits – 第十到十四章

第十章 – “如何找到并消除你坏习惯的根源” 遇到难以达成的习惯先想做成后的结果, 如 不是 “我要一早去跑步”,而是说“我要跑步增强耐力、加快速度” 不是“我要省钱”, 而是“我要让未来的生活宽裕“ 演讲前,不是“我很紧张”,而是“我很兴奋,肾上腺素的增加帮助我集中注意力” 第十一章 – “慢步前行,但决不后退” 专注于采取行动,而不只是酝酿行动 – 哪怕一开始的行动非常小 习惯的培养不在于时间长短,而在于重复的次数和频率 一句话,行动重于一切计划,从小行动开始. 把任务划分成小块。 第十二章 – “最省力法则” 我们天然地倾向于选择工作量最少的途径。克服重重困难去养成一个习惯属于事倍功半,不易成功。 想写书,在家里或附近找一个安静的地方。想锻炼,找一个离家近的gym. 第十三章 – “怎样利用两分钟规则停止拖延” 几乎任何习惯都可以缩减为两分钟的版本 “每晚睡前阅读”变成“读一页“ “跑3英里”变成“系好我的跑鞋鞋带” “做30分钟瑜伽”变成“拿出我的瑜伽垫” 第十四章 – “怎样让好习惯不可避免,坏习惯难以养成” 使用技术自动化达成你想要的习惯 – 比如加入自动储蓄 在另一方面,有一些自动化的缺点是,我们满足于一件一件地做那些不用费脑子的事,再也不想抽时间做些稍有难度但最终更有意义的事。比如手机自动登入社交媒体,让一般人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平均耗费两个多小时。尝试关闭这些自动化

第6期读书营—-每天自我提高1% ,与自己来个10年之约—- Jenny
学习感悟

第6期读书营—-每天自我提高1% ,与自己来个10年之约—- Jenny

多次听过 <<掌控习惯>>(Atomic Habits)这本书的大名,却一直没有阅读过。感谢读书营选择此书,让我可以用心研读并和大家分享心得。 刚翻开第一章,就给了我个震撼 (Atomic Bomb):书中举例英国自行车队 —— 英国职业自行车队碌碌无为近百年。自1908年之后,英国车手在奥运会上仅获得过一枚金牌,并从来没有在环法自行车赛中取得过奖牌,甚至有自行车品牌以卖车给英国队为耻。2003年一位新教练的到来,完全改变了一切,创造出自行车运动史上最出色的成绩:新教练接手后5年,英国自行车队就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60%的金牌,在2007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,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共夺得178次世界锦标赛冠军、66枚奥运会或残奥会金牌,并在环法自行车赛中接连获得了五次胜利。 是什么灵丹妙药让英国队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?答案是:在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。 当把各部分的改进都汇聚起来之后,整体就会有显著的提高。书中举例了很多例子,比如测试不同的按摩凝胶,以选择可以最快帮助运动员肌肉修复的一款,他们甚至把队车的内部漆成白色,以有助于发现灰尘,因为灰尘会降低精心调校过的自行车性能。 我震撼于英国队怎么会想出用把车内涂成白色,来发现灰尘的办法。 同时也由衷地敬佩他们,正是由于他们能够用心思考,注意到如此细微的改进空间,并坚持不懈地改良进步,才造就了英国队从碌碌无为到创造历史的转变。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: 生活中的我们,有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呢?如果用心的去寻找,我们又会发现多少之前没有想到的改进之处呢?如果每天自我提高1%  ——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?其实我对每天提高的概念并不陌生。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也多次提到:每天进步一点点,哪怕只有一厘米。他的阿米巴经营法,让他领导并造就了2个世界500强企业。他在78岁高龄时临危受命,仅用一年时间使日航由亏转赢,起死回生,是商业界的一个传奇。 英国自行车队教练和稻盛和夫的故事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从每天的自我提升,到最终的巨大蜕变,不是一蹴而就的,连接二者的关键就是坚持不懈!!!书中提到:如果每天能进步1%, 坚持不懈,一年后成绩就会提高惊人的37倍 (1.01^365=37)。那5年后呢 ?  10年后呢?我不禁拿出计算器,好奇地计算起来,得出了更是难以置信的数字: 5年后是7千7百万倍(1.01^(365*5) =77,000,000, 10年后是….  计算器上已经显示出我印象中的天文计数单位。具体的数值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持之以恒,它才是让微小习惯解锁巨大蜕变的关键。记得读过一位记者的感叹,他说大多数人们只对一夜暴富或成名的故事感兴趣,或只在报道中看到成功者“博发”的瞬间,但人们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成功者 “厚积”的漫长过程,很多是10年,20年,甚至更长时间的屡败屡战,坚持不懈。我们的古圣先贤们也讲过同样的道理: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(荀子劝学)。在提升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了解滞后性的普遍存在,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每一份付出,不是马上就能看到结果。我们是否有耐心,在没有看到成果的时候还能够选择不断的努力呢? 放下<<掌控习惯>>,  我在想如何能够督促自己,养成每天不断精进的习惯?提高1%很难量化,我可以每天做一件事,每晚睡觉前问一下自己,今天是否多做好了一件事?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,我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一些细微变化:早上赖在床上看手机,不如多给父母打一通问候的电话;在外面和陌生人说话时,不如多给别人一个善意的微笑;一直拖着没做的事情,不如今天就做一件…… 重在坚持,我还在继续消化这本书中提到的方法。想和自己来个10年之约,看看10年后,自己会蜕变成什么样? 很期待,也希望和大家共勉!!    

夏天来了!空调这样修,能省几千刀!
房地产投资

夏天来了!空调这样修,能省几千刀!

学员家里的空调坏了,在校友群里向老师和同学们求助。 “开机后家里的主机启动了,可外面的机器却不运行,该怎么办?是不是只能找人来修啊?”发生这种情况,先不要慌,先自己排查一下原因。 宝琪老师说:最大可能是电容坏了,还可能是跳闸、继电器坏了、还有压缩机坏导致跳闸也有可能。可以先自己把各种情况检查一下。 1、 先自己检查一下电容。将机器开起来,拿一条细棍子把外面机器的叶片转一下,如果空调启动,那就是电容需要换了。只需要更换电容就可以了。 2、 如果发现电容没坏,还可以检查一下户外机的开关disconnect switch是不是坏了,如果disconnect坏了,这个很容易修。 学员自己按照上面的方法检查后,发现是 switch坏了。修好后,轻轻松松省下了几千刀空调修理费。

读书营作业 Atomic Habits – 第二周
学习感悟

读书营作业 Atomic Habits – 第二周

今天一口气把最后几章读完了,这也是应验了书中谈到的:喜欢做的事情(craving) 就会想去做。有几点感想分享一下:1. The 2nd Law: Make it AttractiveJames 说 “Join a culture where your desired behavior is the normal behavior”. 如果你想要你的习惯变得有吸引力,能够更容易实现,你应该进入一个这样的环境。在那里人人都有相似的目标,可以互相学习,进步,让习惯变得不再遥不可及。我感觉加入北美学堂就是选择了一个这样的环境。在这里谈论投资,买房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东西。这样的氛围也让我们更想提升自己,不断地学习,实现财富的最大化,从而能够财富自由,也可以更多地去反馈社会。同样的,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,一个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大学,就会让我们找到更多自同道合的人,共同地探讨,学习,进步,达到自己的目标。2. Two minutes rule: Downscale your habits until they can be done in two minutes or less这点很重要,尤其是我们在培养自己习惯的初期。我在开始一个新的习惯时,常常会犯一个错误。因为有些perfectionist, 当我想去走路锻练时,总是想要留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。但这样一来时常就会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没有办法挤出一个小时,从而取消当天走路的计划。久而久之就会停止锻练。我听说过一个故事,有一个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动手写作文,他让大家不用担心,只要能写出一个句子就算完成了当天的作业。结果全班同学都完成了,有些孩子也真是只写了一句话。但在半年之后,班上的学生由原来不想写作,变得喜欢作文,这个班级也变成了作文在全校最棒的一个。这正反两面的例子让我们知道这个rule是非常行之有效的。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点,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来改变,成为一个更好的自我。当然,它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长处,增强自己的信心。希望我们都能从书中有很多的得着。

第6期读书营:改变环境,改变你—Jin
学习感悟

第6期读书营:改变环境,改变你—Jin

孟母三迁,说的是环境造就人的故事。《掌控习惯》中亦提到环境造就人的重要性。   “每一个习惯都是由提示引发的。我们更容易注意到鲜明的提示。” 因此,若是可以有一个鲜明的显而易见的提示,良好的习惯更容易养成。   我看到了这里,我开始收拾自己的书桌了。 书桌是用来办公的,但是我经常会被分散注意力。 桌上有回家顺手一放围巾,有孩子来我房间没有带走的玩具,有先前准备读却没有读的闲书……当我想要办公的时候,我并没有一个让我专注的环境。桌上那些显而易见的物品提示着我其他的琐事,这很有可能分了我的心。 我于是把所有无关的物品收起,甚至做不同的工作也只把该项工作的物品放出来,与此项工作无关的物品都会被收进抽屉里。欣喜的是,这确实奏效!我的专注度比过去明显提高。   书中还提到,“你可以用手机做很多事……你想提高工作效率,但是每当你打开手机,你就不由自主地要浏览社交媒体、查看电子邮件和玩电子游戏。它成了一个各种提示的大杂烩。” 我深有体会。 有时候你打开手机,可能只是想查询天气。但是一拿起手机,看到有新邮件通知,你打开回复了你的同事; 又看到微信通知,你很自然的点进去,回复了朋友的消息; 因为你和朋友聊到昨天去了某个地方玩,那里的风景真漂亮,你去朋友圈发了一个昨日游某地风景真漂亮的状态; 又看到微信订阅的公众号有红点,你点进去看最新的发布; 接着有朋友在你的新朋友圈状态下留言,你又去回复那条留言…… 等你意识到自己在偏离原来的航道时,很可能半小时过去了,更惨的是,你可能甚至忘记了你原来拿手机是干嘛的。   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情境中的微小变化会导致行为的巨大变化。” 不如从现在开始,卸载手机里不用的应用程序吧,再把常用的手机应用放主界面,不常用的收起来。这些变化虽然微小,但是微小变化也会让你的生活简单,效率提升。加上时间的效应,它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。 看着自己只有两页的主界面,和先生五页的主界面,我还是很自豪的。